
2月22日上午,景德镇市昌江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。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区人大代表,肩负着全区人民的期盼与重托出席大会,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,共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计,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新昌江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高新区管委会主任、昌江区委书记倪卫春出席大会。大会执行主席倪卫春、李恩清、江智峰、占文军、陈菊明、王建安、程振火、彭金岭、马文胜在主席台前排就座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恩清主持大会。伊文斌、陈华清、周淮钦、李龙江、余世建、汪德胜、彭新建、周薇等区副县级以上领导、大会主席团成员和老同志代表在主席台就座。

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应到代表164人,实到代表148人,符合法定人数。
上午九时,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。

区长伊文斌向大会作《昌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。
报告指出,一年来,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,全年GDP增长8.7%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9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.4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.2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%、8.6%。财政总收入增长6.1%,其中税收占比达82.4%。全年共签约落户“5020”项目2个,5亿元以上项目6个,亿元以上项目14个。区国资公司资产突破50亿元,是2020年初的25倍。净增“四上”企业43家,是2020年的6.1倍。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,仅用4天半完成顺吉物流园2.4万㎡征拆,25天完成300亩土地平整、120万方土方工程,90天内凌富医药项目从洽谈到开工,短期内“腾笼换鸟”收回700亩闲置用地,快速启动、推进鱼山医药产业园和鱼丽数字经济(电子)产业园建设。高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(市、区)验收,连续十一年被评为“全省森林防火平安县区”,华风社区荣获全国第八批民主法治示范社区,丽阳镇荣获全省第二批“五型”政府建设示范乡镇。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,排名前移了33位,进步幅度居全省第5名,获省工信厅通报表扬。具体来说做了以下五点重点工作:环主线促融入,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取得新进展;重实体促升级,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;优环境促发展,改革开放焕发新动力;强投入促提升,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;惠民生促和谐,百姓福祉实现新改善。
报告强调,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是全面贯彻省、市、区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,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。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,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,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注重“稳住、进好、调优”协同发力,稳增长、强产业、优环境、防风险、惠民生,全力实施“3344”战略行动,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新昌江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报告指出,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%以上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.5%以上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.5%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%以上,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%以上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.5%、8%左右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,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节能减排工作任务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报告强调要重点把握“四个突出”:突出稳中求进;突出融合发展;突出争先创优;突出提质提效,并就重点做好“围绕一个中心、做到四个坚持”工作作出部署:
——围绕中心大局,深度融入国家试验区建设。推进传承创新。探索数字化保护利用,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体验和研学实践,支持陶瓷文化进校园,打造文化遗存平台承载。促进文旅融合。放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优势,开发康养休闲游、山地户外游等一系列旅游产品,加快建设童坊村红色旅游项目,推进荷塘4A级乡村旅游点创建工作,支持宁封窑创4A级景区,推进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,建好香江路美食街区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亿元。繁荣对外交流。建成陶青台陶瓷文化创意园,培育京东陶瓷电商园区,推进宁封窑顺利开园,办好北京国际设计周景德镇分会场活动。改善提升陶瓷集贸市场周边环境,支持陶瓷企业发展壮大,吸引优质陶瓷企业投资落户。
——坚持工业强区,全力以赴打造206国道工业发展轴重要支撑。打造优势产业。围绕“2+1+N”产业体系,完成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76亿元以上。做大生物医药产业,力争生物医药行业全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,总产值突破60亿元。做大电子信息产业,力争电子信息行业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,总产值突破15亿元。发展先进陶瓷产业、数字经济产业,出台昌江区《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建设昌江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大楼,加快鱼丽数字经济(电子)产业园建设,力争工业技改增速达到70%。倾力扶优扶强。推动凌富医药、美科LED、安正科技等重点项目今年如期竣工投产。促进中小微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,支持重点企业增资扩产,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。力争盘活闲置用地500亩以上,工业亩均税收、亩均增加值增长8%以上。推进融合发展。加快“两区”融合,建设昌高飞地经济产业协作园,启动鱼丽工业平台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工作。加快产城融合,确保“产有空间”、“城有配套”。加快城乡融合,扎实推进公交进乡村,实现行政村全覆盖。
——坚持改革开放,全力以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。重点把握“四个一”:坚持一个目标,坚决迈进全省营商环境考核中等以上水平。打造一个品牌,加快“昌快办·畅快办”政务服务品牌建设。落实一套机制,落实挂点领导“五包”责任制,常态化举行企业家恳谈会。营造一种氛围,扎实开展“千名干部进万企”活动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推进国资公司改革,放大国有资本功能,力争公司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实现600项以上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。实施临聘人员管理改革,切实降低行政成本。持续提升开放水平。力争全年引进“50”项目1个、“20”项目3个、5亿元以上项目8个、亿元以上项目20个。深入开展“赣企入景”“三请三回”等系列活动,力争民营资本投入占全年区级重点项目投资额比重达70%。
——坚持美美与共,全力以赴提升城乡功能品质。建设美丽城市。推进谭家山片区、官庄片区城市更新项目,完成沿江西路二期道路防洪工程、吕蒙大桥危桥重建,推进1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,加快昌南、园林农贸市场建成使用,启动河西农贸市场建设。完成吕蒙乡撤乡改设街道,打造汪王庙智慧社区,建设53个智能安防小区,创新无物业小区管理模式,助力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。力争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、限上商贸企业20家、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家。打造美丽乡村。支持鲇鱼山镇打造“半城半乡”特色农业,支持丽阳镇唱响“古镇丽阳”农业品牌,支持荷塘乡推进“农文旅”融合发展。严守耕地“红线”,再完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。启动丽阳镇万亩黄精种植项目,推进荷塘酱坊、粉皮加工坊建设。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推进“三大革命”。推进农村土地“三权分置”,行政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长10%以上。构建美丽生态。落实河湖林长制,确保国考断面水质100%达标,有序推动6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,推进“三线一单”分区管控,完善能耗“双控”制度,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发展。
——坚持共建共享,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。健全“保民生”体系。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以上。持续抓好重点领域欠薪治理,落实医保改革政策,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政策,持续发展老龄、残疾人、红十字和双拥优抚事业。发展“暖民心”事业。启动昌江区工人文化宫和文化“三馆”建设,加大公办幼儿园补短力度,新建7所公办幼儿园,推进8所中小学校改扩建,完成昌江一中改造提升一期工程。推进森林公园康养中心建设,推进昌江区中医医院建设。办好2022年“十件民生实事”,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。推进“护民安”治理。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推进鱼山消防国家一级站、交警鱼山中队、区专业森林消防大队营房正规化建设,打造区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。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协调机制,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,完善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,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报告指出,政府自身建设是永恒的课题,我们必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严格落实“四最”工作要求,纵深推进新形势下“五型”政府建设,坚决扛起“保一方平安、促一方发展”的重任,满怀忠心向党的赤诚,涵养尽心履职的作风,坚持凝心聚力的原则,彰显正心养廉的风骨。

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占文军作《昌江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》

区人民法院院长周理作《昌江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》

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程家敏作《昌江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》
大会提请审议关于昌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,关于昌江区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。

大会表决通过了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