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2日上午,景德镇市昌江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。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区人大代表,肩负着全区人民的期盼与重托出席大会,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,共商昌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计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昌江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
高新区管委会主任、昌江区委书记倪卫春出席大会。大会执行主席倪卫春、李恩清、曾亚平、占文军、王建安、程振火、彭金岭、马文胜、王娟在主席台前排就座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恩清主持大会。伊文斌、陈华清、李龙江、余世建、汪德胜、周薇等区副县级以上领导,大会主席团成员和老同志代表在主席台就座。
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应到代表168人,实到代表155人,符合法定人数。
、
上午9时,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。
昌江区委副书记、区长伊文斌向大会作《昌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。
报告指出,2022年是极不寻常、极为不易的一年,昌江区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,以国家试验区建设为统领,认真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。2022年,昌江区GDP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,排名全省第32位,增长4.7%,排名全市第2;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.8%,是全市唯一实现正增长县区;出台《昌江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,鱼丽电子信息数字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,35家数字经济规上核心企业,完成营收36.98亿元;网络零售额完成26.9亿元,新增上云企业2400多家,排名全省第1;围绕“2+1+N”优势产业,签约引进“5020”项目3个、亿元以上项目25个、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,45个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建设,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.16万户;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,沿江西路全线贯通,吕蒙大桥正式通车;新增城镇就业2698人、农村转移劳动力2156人,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;新改扩建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,新增学位7460个,教育发展综合考评排名全省第20位,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。
报告强调,回顾一年来的工作,这些成绩的取得,最根本的是: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,在于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,在于区人大、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,是全区人民一道拼出来、干出来、奋斗出来的!根据区委决策部署,2023年,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聚焦“作示范、勇争先”目标定位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突出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,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,深入落实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,坚持“3344”战略行动,坚持工业倍增,坚持招大引强,坚持扩大内需,坚持保障民生,坚持防范风险,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昌江,为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景德镇图景贡献昌江力量。
报告指出,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GDP增长7%左右,财政总收入增长5.5%左右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左右,固投增长9%左右,社消总额增长8.5%左右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.5%、7%左右,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报告提出了六个“坚定不移”发展方向,并就2023年政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:
——坚定不移彰显国家试验区建设新风采。守护陶瓷文脉,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,推进丽阳窑遗址保护安防工程,加快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;拓宽非遗活化利用广度,支持宁封窑创建手工艺传承创新基地,推动陶瓷文化进校园;发展文旅产业,发挥古窑、陶瓷博物馆等文化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,以点扩面、连点成线,打造有口碑、有市场、有影响的网红打卡精品旅游线路。大力发展研学经济、体验经济,开发美食街、农家乐等具有景德镇烟火气的旅游产品,引进一批高端酒店、精品民宿、电影院,重点做活做靓昌南里文化街区,促进西市区夜经济全面提质换挡;加强品牌建设,推进高铁刹车片、黑猫新材料等项目建设,支持巴宝利、盛世泥火等陶瓷企业做大做强,引进一批有技术、有实力的陶瓷企业,开展各类陶瓷文创交流活动,着力把陶青台打造成206国道陶瓷产业重要集聚地。
——坚定不移迈出工业倍增新步伐。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,加快延链补链强链,不断壮大“2+1+N”优势产业集群,让生物医药产业、电子信息产业、数字经济产业在昌江区齐头并进;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聚焦年初谋划的6大类54个项目,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,全力配合支持投资80亿元的景德镇发电厂扩建项目,推进佳达泡沫、卡迪克陶瓷等规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。全力向上争资争项,对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,推动一批企业升规入统,力争全年新增“四上”企业50家,项目库储备项目总金额达400亿元;着力完善园区载体功能,启动新航科技、新盛科技、亚鑫科技等地块高标厂房建设,进一步完善入园惠企政策,提高标准厂房进驻率和达产率,确保昌江区省级产业园区成功申报。
——坚定不移激发改革发展新动能。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,坚定“两区”融合发展思路,承接好高新区相关社会事务,组团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力争“两区”规上工业营收突破1300亿元大关;持续推进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聚焦“办事不用求人”“办事依法依规”“办事便捷高效”“办事暖心爽心”,力争全省营商环境考核排名继续前移;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,进一步完善临聘人员管理机制,引进一批高端人才,出台更具吸引力和比较优势的招商引资政策,有序实施“腾笼换鸟”,力争引进3个“5020”项目和25个亿元以上项目,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左右,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元大关。
——坚定不移谱写城乡一体新篇章。城市能级再提升,继续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三年行动,推进谭家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和官庄、韭菜园等片区等开发项目,加快96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,改造老旧小区16个、背街小巷10条;乡村振兴再发力,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,开展“183”专项行动,巩固提升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成果。建设高标准农田1.4万亩,大力发展油茶、黄精等林下经济,培育一批国家级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;生态环境再加压,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,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,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把“绿水青山”生态优势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发展优势。
——坚定不移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。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,让全区人民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成果。实施“四大行动”,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,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,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00人,发放创业贷款6300万元;推进鱼山消防国家一级站、交警鱼山中队、区专业森林消防大队营房正规化建设;加快推进昌江一中二期、昌江三中改扩建工程,确保嘉和、丽阳幼儿园秋季开园,力争全年新增学位1400个;保障群众就医用药,快速推进昌江区中医院项目;启动昌江区工人文化宫和城市最美书屋建设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——坚定不移落实党建工作新要求。要强化“为民执政、依法行政、从严治政、高效施政”理念,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;要践行政治忠诚、坚持依法行政、强化作风建设、严守廉政底线,在推动昌江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。


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安作《昌江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》;区人民法院院长周理作《昌江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》;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程家敏作《昌江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》。
大会提请审议昌江区202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、昌江区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。
大会表决通过了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选举办法。